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本多空(Honda Sora,本多そら)只是个普通的东京女孩。她住在港区,日子规规矩矩,没什么特别的地方。每天早上七点起床,洗个脸,泡杯速溶咖啡,对着镜子理了理额前有些倔强的刘海,然后出门。她穿着得体,步伐轻快,脸上总挂着那种略带礼貌的微笑,仿佛总有人在看着她似的。她不喜欢迟到,也不喜欢引人注意,喜欢把自己藏在正常人群中,就像一滴水混进了海里。
可一切都在她面试那家公司之后变了。
那天的天色有点灰,不到下午三点却像是要下雨的样子。本多空去了港区一家名叫“日光商事”的公司面试,说是销售,但她一开始也没弄明白到底是卖什么的。办公室在高楼的十八层,电梯门一开,是一排排玻璃门、干净到反光的地板,以及永远堆着笑脸的接待小姐。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檀香味,仿佛这里不是公司,而是一座庙。
面试的人对她很好,一连三位经理轮番和她谈话,不停夸她“干净”“诚实”“像是有信念的人”。她不太明白为什么卖商品需要信念,但那种被重视的感觉让她有点飘飘然。临走前,他们给了她一份厚厚的资料,说是公司的理念,希望她回家“感受一下再决定是否入职”。
本多空那晚读了一夜。
资料上写着一些听起来有点玄的东西:比如“高频率的商品只能被高频率的心灵吸引”,“购买是净化的开始”,“通过购买改变人生的轨道”之类的句子。她一开始觉得这简直像是宗教手册,可读着读着,竟然莫名有种安心的感觉,好像这些话是为她量身定做的。她记得资料的最后一页有一行红色大字:“唯有体验过改变的人,才有资格带别人一起改变。”
她第二天就去报到。
入职的第一周像是在夏令营。他们不叫“培训”,叫“洗礼”。每天早上九点开始,会场里放着一首固定的音乐,叫《启程》。每个人都得穿着统一的白衬衫黑裤子,不能佩戴首饰,头发必须束起。本多空以为是普通企业文化,可到了第四天她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。
比如,公司不许你质疑任何管理层的话。不管你觉得合理不合理,不能提问,不能抱怨,甚至不允许用“不知道”这种词。所有人说话都带着一种几乎是“传道”的语气。他们反复提起一个词:“清购”。意思是“用购买清洁内心”,一个人如果想要摆脱世俗的低频能量,唯一的方式就是不断购买公司提供的“高频产品”。
她开始买东西。
一开始是几百日元的水晶吊坠,店里说这是“第一步的仪式”。后来是一万日元的纯银项链,据说可以让内心更稳定。再后来是二十万的净化器,说是能改变你家的磁场。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信了,只是觉得“公司不会害我”,或者更准确地说,“他们比我还了解我自己”。
那种洗脑不是一瞬间的,是一点点渗透进来。比如他们每天都会安排“分享时间”,每个人都必须讲自己今天通过购买或者销售感受到的“心灵转变”。本多空本来是个话不多的人,但她发现如果她分享得好,就会被全场鼓掌,有时甚至被带到台前表扬。那种被注视、被肯定的快感,像一把无形的网,越挣扎越缠得紧。
有次她犹豫要不要买一款价值六十万的“心念调频装置”,结果当天晚上她被单独带去会议室,面对一个黑发整洁的“导师”。对方没有责备她,只是用一种几乎催眠的声音问她:“你害怕改变吗?你不觉得自己配拥有高频的生活?”
她就哭了。
本多空那时才发现,她不是不想买,而是害怕自己买了还是一样的人。可是那种恐惧很快就被更大的愿望压过去了——她想成为像导师那样的人,站在讲台上,衣服永远干净,声音稳重而温柔,眼神里透着控制与自信。她买了那个装置。
可这不是结局。
她的母亲发现她越来越奇怪。有一天,她回港区的家,母亲拿着她几个月来的账单,把她堵在玄关,问她到底是加入了什么邪教。她那一刻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。她看着母亲怒气冲冲的脸,忽然觉得陌生。母亲一直不就是那种“低频”的人吗?她从不相信奇迹,从不尝试改变,只知道过日子,活得像一只井底的青蛙。而本多空……她已经不一样了。
她开始疏远母亲,甚至在公司建议下换了住处,搬到公司安排的宿舍。那里每个房间都相同,每天统一播放启程音乐,每晚有心灵共振冥想课程。有一次她在洗衣房碰到一位新来的女员工,对方轻声说:“你有没有觉得……这地方有点像监狱?”
本多空当时笑了:“监狱?你是说自由不重要,只要安全就好的人,才会觉得这是监狱。”
她真的信了这些话。直到有一天,公司的一位高层——一直被他们称为“第四导师”的人,被警察带走。据说涉及欺诈与非法集资。那天,全体员工被强制休息三天。
本多空忽然失去了方向。
没有音乐,没有冥想,没有人跟她说“你很特别”。她第一次一个人走在东京的街头,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几个月没有主动去过便利店,没有翻过一本小说,没有打过一次电话。她掏出手机,拨了母亲的号码,却发现对方早已把她拉黑。
她试图回公司,可大门紧闭,原来公司早就被立案调查。她再去宿舍,也被通知清场。她站在港区的街头,像是一块被丢弃的道具。过去的她早已死去,新的她,还没准备好活下去。
故事最后,她重新找了份工作,做的是最不起眼的便利店店员。她剪短了头发,重新换回便宜的帆布鞋,早晚都走在真实的街道上,不再幻想“高频”或“净化”。她不再相信消费能改变命运,也不再相信有人能替她做决定。她终于明白,改变从来不是一种商品,它是你在日常生活中,一次次自己决定不再逃避的选择。
番号SDMUA-089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这个城市里成千上万孤独的身影。他们想要被理解,被接纳,哪怕是用一串浮夸的词语包装也无所谓。可当那层糖衣被撕开,里面是空的,是冷的,是你拿出全部真心也换不来一滴温热的真相。本多空不是唯一,但她是那个活着走出来的人。她走出的是一场“集体幻觉”的梦,而我们呢,是否也正在某个光鲜的办公室,听着谁在告诉我们“你可以更好”,却忘了问一句:“这个‘更好’,真的是我想要的吗?”
本多空的故事并没有像电影结尾那样戛然而止,她只是悄悄地活着,像大多数普通人那样,拖着疲惫的身子挤地铁、对着陌生人微笑、在下雨天忘记带伞。可她心里知道,她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女孩了。
有时候夜班结束,她会走到便利店外的台阶坐一会儿,望着城市的灯火发呆。港区的高楼依然闪亮,像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巨人,而她坐在这巨人脚下,就像一个刚刚从噩梦中醒来的旅人。过去公司讲过的那些“高频词汇”有时还会不自觉在她脑海里冒出来,可她学会了把它们像垃圾一样一一拣出来,扔掉。
有一次,一个看起来稚嫩的男孩走进店里,问她有没有兴趣加入一场“改变人生的销售体验”。那张宣传单和当年她第一次进“日光商事”看到的几乎一模一样。她没有生气,也没有讽刺,只是淡淡一笑,说:“你不用急着改变,先把今天过好再说。”男孩愣住了,半天才说了一句“你挺特别的”,然后悄悄收起传单走了。
她没有把这事讲给任何人听。像这种事,她已经不想再分析,也不想再对抗。她更愿意用沉默去消化,用平凡的日子慢慢稀释。她不再追求意义,也不再害怕平庸。她学会了接受——接受这个世界有骗子、有陷阱、有那些美丽的谎话,也接受自己曾经毫无抵抗地走进去。
但她也明白了一件事:真正的清醒不是从不被洗脑,而是被洗脑过一遍之后,还能找回自我。
本多空有时会偷偷记日记,用旧日公司发的本子写下她此刻的感受。她写得并不多,也不押韵,不像口号,更像一种告别。她知道过去的那段时间不会消失,但她也不打算再被它定义。她会继续过日子,继续做梦,但那些梦里,不再有导师、不再有净化器、不再有那句“高频才能吸引高频”。
本多空(Honda Sora,本多そら)只希望下次遇到一个渴望改变的人时,能轻轻拍一拍他的肩膀,说:“别急,你已经很好了。”
这不是励志,也不是救赎,这只是本多空,一个从番号SDMUA-089中走出来的普通人,终于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的开始。